病虫害监测、鉴定及绿色防控认准泽农生物

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三个特点与病害成灾两个方面!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2.20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己成为影响我国小麦高产稳产的首要病害之一,一般流行年份可以引起10%-30%的产量损失,大流行年份可导致部分田块绝收。近年来,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呈以下三个特点。病害成灾原因,也大多由于以下两个方面。
    危害特点:
    一、发生区域扩大
    历史上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为我国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常年发生面积266.7万-333.3万平方千米。2010年以来,病害呈北扩西移态势,目前常发区己扩展到黄淮南部麦区,西北麦区病害发生也会加重。近五年我国年均发病面积超过533.3万平方千米,超过小麦种植面积的20%。
    二、流行频率升高

    2010年以来,常发区域持续呈重发态势,到2020年,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显著高于20世纪。

未wen标题-1

    三、灌浆期病情加重
    小麦赤霉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如果抽穗扬花期气候条件不适宜,病菌在麦穗中的扩展受到抑制,病害不显症;但在灌浆后期一旦遇到高温高湿条件,病害会迅速暴发。
    成灾原因:
    一、病菌抗药性发展迅速

    多菌灵自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实现产业化以来,一直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由于40多年连续使用,目前在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等多个省份出现了多菌灵抗性菌株,尤其是病害重发的江苏、安徽,多菌灵抗性问题发展迅速,抗药性菌株检出率急剧上升。病菌抗药性快速发展,增加了病害防治难度,影响了病害防治,加重了毒素污染问题。

未标文章题-1

    二、赤霉病预防控制难度大
    多年研究和实践表明,小麦齐穗到扬花初期喷施药剂是预防控制赤霉病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就会导致药剂防效大幅下降。目前,黄淮海麦区农民普遍缺乏主动预防意识,往往不见病不打药,下雨时又无法喷药,常常错过关键防治时期。生产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虽然有一定的比例,但一家一户分散防治仍是主要形式,防控作业效率低、防治时期把握不准、药剂选择不当、用水量不足、喷雾质量不高等现象较为普遍,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
    苏州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致力农林学昆虫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小麦赤霉病防治资源。目前已与南京林业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合作,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400-157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