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监测、鉴定及绿色防控认准泽农生物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原因与侵染途径,弊害才能保全!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2.09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许多地区小麦生产中白粉病发病面积较大、危害损失大、常发性强。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分析白粉病的侵染与传播途径,供广大农友参考。

一、小麦白粉病侵染及传播途径

1. 病原菌的越夏和越冬

小麦白粉病菌的越夏方式目前认为有2种:一是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一旬的平均气温不高于 24 ℃)的自生麦苗上或夏播小麦植株上越夏,海拔较高的山区如贵州的贵阳地区、四川的雅安和川北的阿坝州、湖北的鄂西北及鄂西山区、河南的豫北和南阳山区、陕西关中秦岭北麓及渭北山区、甘肃天水地区等。而在广大的平原麦区,由于夏季气温较高,病原菌不易存活,加上大多数自生麦苗到麦播前己经死亡。因此,小麦白粉病菌不能在这些地区越夏。

未标w2题-1

一是以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越夏。河南、江苏等地闭囊壳混杂于小麦种子内较为普遍,而且存活几率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在新疆、内蒙、宁夏、吉林、黑龙江等地存放的闭囊壳10月下旬仍具有活力,可能成为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但多数情况下,闭囊壳很难越夏。

病菌越夏后侵染秋苗,导致秋苗发病。在冬季,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植株下部叶片或叶鞘内越冬影响病菌越冬存活几率大低主要因素是冬季气温和湿度,如冬季温暖、雨雪较多或土壤湿度大,适宜病菌的越冬。小麦白粉菌可以在东北南部大连冬麦区,以菌丝垫形态在冬麦基部叶片和叶鞘上越冬,但越冬菌源量很小东北地区春小麦白粉病初次侵染菌源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孢子云从烟台传至沈阳只需9.5h。

2.传播和侵入

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助于气流传播,而且病菌可借助高空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东北春麦区的病菌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当地小麦白粉菌的分生孢子随偏南气流传播到东北麦区,随降雨沉落到小麦叶片上,并侵染小麦而引起发病。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遇到适宜的条件会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并在表皮细胞内产生吸器,吸收取寄主营养。

3.再侵染

病菌完成侵染并建立寄生关系后,菌丝便在寄主组织表面不断蔓延生长,随后在菌丝中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由气流向周围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白粉病潜育期很短,21-25 ℃时只有3天,整个生育期中再侵染频繁。该病一般先在植株下部呈水平方向扩展,以后逐步向上部蔓延。发病早期,病田中会有发病中心,由此向四周传播蔓延引起流行。河南省春季一般拔节期开始发病,抽穗至灌浆期达到高峰,乳熟期停止发展,病情发展流行呈典型的S型曲线。

未标wen2题-1

4.栽培条件的影响

多种栽培管理措施对小麦白粉病流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病菌越夏地区秋播,小麦早播田较迟播田发病重;在平原地带群体过大田块较群体合理的发病重;不合理施肥,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高水肥田块,施氮肥的麦田,病害发生较严重。在碳代谢为主的小麦生长后期大量施氮肥,害多益少。

苏州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致力农林学昆虫研究,掌握核心技术小麦白粉病资源。目前已与南京林业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合作,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400-157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