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监测、鉴定及绿色防控认准泽农生物

桑园内桑螟的详细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5.12

桑螟年发生代数自北向南为3-10代。在山东或山东附近年发生3代,少数年份4代;浙江、江苏、四川、安徽等地区年发生5代,少数年份有4代或6代发生;江西、贵州等地区年发生5-6代;福建等地区年发生7代;广西年发生8-10代。以幼虫越冬,越冬盛期为11月。

桑螟进人越冬状态是由短期光照和低温引起的兼性滞育,3、4龄虫期是光感应的重要阶段,全部滞育与非滞育,只有在一定的连续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解除滞育与春期有效积温有密切关系,早春气温回升快,桑螟发生也相应提前,一代桑螟出现迟早对全年桑螟代数多少密切关系。

未wen标题-1

桑螟越冬时间在不同地区有些差异,在太湖流域每年9月底大多数桑螟幼虫进人5龄期开始越冬,到10月中下旬越冬完毕;广西一带在 10月虫口密度仍较大,危害严重,11月中旬开始,桑螟以老熟幼虫越冬桑螟越冬场所较多,在桑树上老熟幼虫在树干的缝隙、蛀孔、枯枝落叶和根际表土中越冬;被养蚕采叶带进蚕室的幼虫在建筑物墙缝、墙与墙和墙与楼板等连结处、室内堆放物等场所结白茧越冬,越冬时间长达250 天左右。

越冬代桑螟幼虫羽化有二个特点,一是个体间羽化时间差异很大,前后可相差30多天,且羽化时间的迟早与越冬时间迟早和越冬场所关系不密切;二是越冬幼虫群体在羽化过程中峰值不明显。所以桑螟有世代重叠现象,特别是桑螟大发生年,世代重叠尤为严重。

桑螟成虫羽化在晨3-9时,交尾后数小时到24 小时开始产卵,以第1-2天产卵多,第1 天产卵量占总卵数 50%,第2天占总卵量25%左右;

产卵时间以晚上18-24时盛;中午不产卵。产卵叶位,季节不同差异较大,春季产卵于桑枝新梢顶部1-9叶为多,秋季产卵于枝条中下部叶为多,但桑条顶端的芽、苞、新嫩叶产卵数多于其他部位叶。

桑螟成虫善于飞行,在离桑园较远的城市高楼上也能引诱到桑螟蛾子;新开辟蚕区,桑树上先出现的鳞翅目害虫一般都是桑螟。远离蚕区城市中间零星栽几株桑树也能出现桑螟严重危害。所以桑螟有远距离迁移能力。

桑螟卵小壳薄,在调查时非专业人员很难发现。遇高温干旱,卵易干瘪。卵孵以白天为主,孵化率在75%-95%左右,在气温低于16 ℃高于35 ℃时卵孵化率很差;秋季桑叶茂盛,常规性干旱对桑螟卵孵影响不大,如遇多雾天,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

卵在不同温度下历期分别是:21 ℃时为7. 5 天左右,25 ℃时为6 天左右,28 ℃时为5 天左右,30 ℃时为4 天左右。

未标w题-1

桑螟幼虫初孵时很小,不细看很难发现。初孵幼虫居叶背分叉处,食害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幼虫吐丝折叶或叠叶,潜伏其中进行取食,常见数头一起危害。一叶食光再移食其他叶,全叶食尽,则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其他株,或沿枝干下爬,向邻株迁移。一般经5次脱皮后老熟化蛹。各龄幼虫经过随季节气温变化差异较大,冬桑螟幼虫化蛹时间受翌年早春有效积温控制,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在太湖流域一般在翌年 4月中旬开始陆续化蛹,蛹期14-17 天左右,长达25 天,4月底能见到羽化初蛾,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在广西地区2月中旬开始陆续化蛹,2月底、 3月初陆续羽化。蛹期经过随温度变化也有些差异,当日平均温度在21 ℃时为14-15天,24 ℃时为 9-10天,26 ℃时为8-9天,28 ℃时为7天,30 ℃时为7-8天。

苏州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致力农林学昆虫研究,掌握核心技术桑螟防治资源。目前已与南京林业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合作,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产业。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400-1579-116